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七天天气 七天天气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_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排名

zmhk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_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排名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的话题。1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_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排名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的话题。

1.气旋是什么

2.世界上的珍稀植物和被称为世界之最的植物

3.龙卷风最大多少级?

4.世界第一长寿国是哪个国家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_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排名

气旋是什么

       事实上,地球上风暴种类凡多,除了热带气旋这种猛烈风暴外,地球上的风暴还有雷暴,温带气旋,龙卷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等等。虽然作为热带气旋爱好者,我们很容易在卫星云图上从众多的天气系统中把热带气旋分别出来,但如果在卫星云图上同时有两个很像热带气旋的天气系统,一个在吕宋岛对开的西太平洋上,一个则在北纬30多度、日本对开的西太平洋上,大家都有绕著中心旋转的云簇,那我们应用什麼标准介定它们那一个是热带气旋?定还是两个均是?因此,热带气旋的定义是严格的。

       所谓热带气旋,乃是指发生在热带大洋面上、具有组织和非锋面性的对流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系统的云系同时具有螺旋特性、而螺旋云系中心附近的平均风速亦超过每秒17.2米*。世界上不同的地区都对热带气旋有不同的称呼,例如西太平洋称之为「台风」(Typhoon)、印度洋称之为「旋风」(Cyclone)、北大西洋以及东太平洋则称之为「飓风」(Hurricane)、南太平洋西部则称为「威利威利」(Willy-Willy)。虽然名称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各地热带气旋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在北半球,热带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在南半球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此种恶劣天气系统一般伴随强风、豪雨、巨浪,会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对於民生、农业、经济等造成相当大的冲击,是其中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我们身处的香港位处於华南沿岸,每年夏季都会受来自西太平洋或南海的热带气旋所影响。虽然香港高度城市化,走到石屎建成的建筑物中就不怕热带气旋对我们生命构成重大威胁,但它为我们带来的豪雨和强风所造成的破坏,甚至8号风球以上时、经济运作停顿所带来的损失仍是不可忽视的。

       跟据香港天文台的分类,热带气旋可按其中心附近的最高风力分为四个级别:

       热带气旋类别

       热带低气压

       热带风暴

       强烈热带风暴

       台风

        接近风暴中心之10分钟最高平均风力

       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

       每小时63至87公里

       每小时88至117公里

       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他们对热带气旋的分类却略有不同,例如:

       台湾方面:

       类别

       热带性低气压

       轻度台风

       中度台风

       强烈台风 中心气压(hPa)

       < 1002

       991~984

       976~941

       < 940 中心风力(km/h)

       38-62

       63-117

       118-183

       > 183

       北大西洋方面,飓风的强度则以萨非尔.辛普森飓风强度等级尺度(Saffir-Simpson Scale)来划分:

       飓风等级 中心气压(hPa) 中心气压 破坏程度

        (公里/小时) (海里/小时)

       1

       2

       3

       4

       5 > 980

       965-980

       945-965

       920-945

       < 920

        120-153

       154-177

       178-209

       210-249

       > 250 64-82

       83-95

       96-113

       114-135

       > 135 最小

       中等

       广泛

       严重

       灾难性

       *尽管我们知道热带低气压的风速不及此强度,但是,由於各地对热带低气压的风速的界定各有不同,例如香港和台湾就有一个明显的分别存在,所以我们很难界定到底风速要到达多少才算是一个热带低气压(热带气旋)。因此,我们暂且以17.2米这个热带风暴的最低风速来介定一个低压系统是否己达到热带气旋的标准。

       2.热带气旋能在世界上那些地方找到?是否各个地区热带气旋的强度都不同?

       除了东南太平洋及南大西洋以外,基本上世界上很多海域均可找到热带气旋的踪迹,其中以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出现频率最高,每年约有30个。而全球每年平均有80多个热带气旋形成。

       邻近我们的西太平洋之所以有这麼多热带气旋出现,乃是由於西太平洋洋面广阔,於是供热带气旋生成的面积较多;而且,由於地球自转关系,使得太平洋上被太阳辐射加热的温暖海水在西太平洋处堆积。因此,西太平洋亦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海域,故西太平洋又被称为地球海洋中的「暖池」,使得这里的热带气旋生成频率最高。再者,由於西太平洋水温高,因此西太平洋「出产」的台风的强度一般亦比世界上其他海域「出产」的热带气旋强;而且,西太平洋台风的强度亦绝不会逊於大西洋的飓风。我们之所以觉得大西洋的飓风比西太平洋的台风强,只是因为彼方传媒把飓风吹袭的消息大肆报导和渲染而已。

       (取自美国伊利诺州大学,Meteorology Online guide: Hurricane)

       图一 热带气旋在世界上的分布

       3.热带气旋的形成必须什麼条件?

       热带气旋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我们发现,即使在海洋上经常有著具扰动性的天气系统存在著,例如一些雷雨云系,但只有少数能发展成热带气旋。一般而言,要形成热带气旋,就必须符合以下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

       热力学条件方面,

       1.在广阔的海洋面上,海水温度必须超过26.5℃。因为高海温处可令大气层处於不稳定环境条件,令扰动性的天气得以发展。

       2.大气层底部必须存在著充足的水气,并存在著有利空气上升的条件:

       大气层底部和中层必须有足够水气,令湿度偏高,因为水气是构成热带气旋云雨带的原材料;而且,水气凝结时所释放的潜热会令空气温度升高、变轻,继而膨胀上升。所以,水气愈充足,空气的上升运动就愈有利。不然的话,强烈对流以及空气的垂直运动便难以发展。

       动力学条件方面,

       1.地球自转产生的科利奥里力不等於零

       在绝大部份情况下,热带气旋只会在距离赤道(南北纬)5度以上的范围内形成。而在赤道范围内,由於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科利奥里力(见循环不息的大气运动,图五)太小,令空气涡难以形成。即使空气旋涡得以生成,但要使气旋式的扰动达到台风阶段却需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始终不利於热带气旋形成。

       2.大气层底部和大气上层的风向或风速差别不能太大 (垂直风切变不能太大):

       上下层风向和风速分别太大,会使水气凝结时所释放的潜热不能集中於同一个空气柱,及使水气凝结时所释放出的潜热迅速外溢。於是,那空气柱的气温便不会显著上升,气压亦无法迅速下降(理想的情况是:在气柱范围内气温上升→空气膨胀变轻→气压下降)。而且,太大的风速差异亦会把热带气旋云系吹散,令热带气旋云系难以组织起来,使热带气旋难以形成或增强。

       图二 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结构的影响

       3.如果大气层底部存在著涡旋式风场、令空气涡旋容易形成,又或是大气层存在空气的辐合区,例如热带辐合带一带,这样会对热带气旋的形成更为有利。

       图三 热带辐合带及信风会合所造成的涡旋式风场为热带旋生成的摇篮

       有了这些基本条件,当然不少得的是必须在洋面上存在著一些不稳定、具有扰动性的天气系统的配合,才可有热带气旋的生成。这些扰动性天气,主要是来自热带辐合带(ITCZ),其次则是来自东风波(Easterly waves)、高空冷涡(热带对流层上部槽,简称TUTT,即Tropic Upper Tropospheric Trough)、低压槽,甚至从热带气旋分裂出来的广阔云雨带,及从陆地移到海上的雷雨天气系统亦可以是热带气旋形成的胚胎。

       4.热带气旋如何形成?

       如上所述,形成热带气旋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先有扰动性的天气存在,否则热带气旋便不会出现。

       我们知道,热带海洋上的扰动天气是具有垂直的空气上升运动。当上升空气中的水气遇冷凝结成水点时,水气会释放潜热,并加热其周围的空气。然后,加热了的空气会膨胀、变轻,令整个空气块上升,继而令(地面)气压下降(图四 左);当地面气压下降时,由於这个低压系统与邻近地区的气压差异更为显著,於是,更多的空气又会被扯到这低压中心去,在空气扯进的同时更多的水气又会带到那低压系统去,为那低压系统提供更多热能。再者,流入该低气压的空气会搅动海水,令海水翻腾,使贮存於温暖海水的热释放到空气中,再进一步为流入低压的空气提供热能,於是又进一步为该低压提供更多能量(图四 右)。而在空气进入低压的时候,空气除了会受海水加热上升外,空气亦会受地球自转影响而发生偏转(即科利奥里效应),令空气旋涡产生,最后便形成了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就是透过此种正反馈机制(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使其强度增加,这情况就如同滚雪球效应般,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热带气旋这个增强的过程,称为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 Conditional Instability the Second Kind)。直至热带气旋用尽了所有有利自己发展的条件时,热带气旋便停止进一步增强。

       图四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图解

       5.热带气旋的发展过程为何?

       一般而言,热带气旋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i)形成阶段

       在形成阶段当中,热带海洋上的低压系统开始渐渐具备热带气旋的螺旋云系特徵,这时它的中心气压约为1000 hPa,中心风力则在烈风风力或以下。如果这时从卫星云图上看这热带低压的样貌,我们通常会发现它的云系组织并不太完善、或不太对称,而且我们亦不易凭螺旋云系特的特徵来确定这风暴的中心位置。热带气旋的形成阶段可长可短,可由数十小时至数天不等。

       ii)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中,热带气旋的中心气压继续下降,中心风力亦继续增强,其环流(覆盖范围)亦进一步增加,而其云雨带的组织亦渐趋完善。最后,在围绕中心半径30至50公里处的风力加强至飓风程度(≥118公里/小时)。这时,组织完善的云雨带会从风暴外围朝风暴中心向内绕卷,而一个风眼区亦可能在此时出现。

       iii)成熟阶段

       这个阶段一般可维持一天至一星期不等。这时,风暴中心会出现一个可办的风眼区,中心气压停止下降,中心风力亦不会进一步加强。这时,其烈风圈在海上可占据半径300公里或以上的范围(但实际烈风范围还要视乎那热带气旋的大小)。可是,受热带气旋的移动影响,其烈风圈的范围并不一定是前后左右对称的,可能有些地方烈风范围较大,有些地方烈风范围较小。一般而言,较恶劣的天气通常发生在移动方向中心的右手的边的小径发生,这个部份就是所谓的「危险半圆」。

       iv)消亡阶段

       当热带气旋登陆后,或是移到较冷的海洋面时,热带气旋便到达它的消亡阶段。在这些情况下,由於水气的供应量大大减少,因此热带气旋不能再倚靠水气释放的潜热(CISK机制)来维持其强度,所以,它的强度便逐渐减弱。此外,如果热带气旋遇上冷空气或乾燥空气入侵,维持热带气旋强度的CISK机制亦会受到影响,因此热带气旋会无可避免地减弱。

       虽然,典型的热带气旋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上四个阶段,可是,在西太平洋上每年只有一半的热带气旋会经历上述完整的热带气旋发展阶段,即由热带低气压→台风→热带低气压→消散。这是因为热带气旋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很多时候都不能遇上所有有利的热带气旋发展的条件,例如欠缺微弱的垂直风切变、没有充足的水气。那麼,它的强度最顶盛时只会停留於强烈热带风暴或以下的强度。但是,有些热带气旋却可经过几次的增强或减弱的阶段,例如1986年3度影响香港的台风韦恩便是。

       此外,在热带气旋登陆后,如果它从新移到温暖而广阔的海洋面时,它的强度亦可以再次增强,并重新经历它的发展阶段;又如果当一个热带气旋移到较高的纬度时,它亦可以转化为一个温带气旋(extratropical cyclone) ,但它在这个转化过程当中它会失去它作为热带气旋的暖心的特徵。

       一般而言,热带气旋的一生约为六天左右,而有记录最长寿命的热带气旋,亦只不过是31天左右。

       --------------------------------------------------------------------------------

       热带气旋的结构

       6.一个成熟的热带气旋结构为何?

       热带气旋的结构大致可这样划分:

       低空流入层

       从地面到3公里高的地方,空气的流动以空气流入热带气旋为主。而空气在流入热带气旋的同时,空气辐合上升,继而产生强烈的对流云。

       中间上升层

       从3公里处到8公里的高空称为中间上升层。此层的空气既不辐合,又不辐散,以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为主,因此又称为不辐散层(level of non-divergence)。因此,大规模的空气运动(例如副热带高压脊)会对此层上升的空气起著推动的作用,这就如同一张垂直的纸会比一张平放的纸更易被风吹动(如下图)。所以,我们习惯以500百帕斯卡的高空天气图(约离地面5500米的高空)来预测较强的热带气旋路径。而较弱的热带气旋路径一般则以700百帕斯卡的高空天气图来预测之。

       一张垂直的纸(右)会比一张平放的纸较容易被风吹动

       高空流出层

       从8公里处的高空到对流层的顶部为空气的流出层。这些从热带气旋流出的空气可把热带气旋的高云带到远处,所以,在热带气旋接近时,我们可以留意到天空中会出现多了卷云(如图)。这些从热带气旋高处向四周吹出又的云层称为「外流云罩」(Outflow cloud shield)。

       风眼

       由於热带气旋旋转、产生离心力的关系,因此台风中心会出现一个无风区无云的小区域,这个就是我们所熟悉「风眼」,它的直径约为30~40公里。在眼区内风力微弱、乾暖、少云,但在海上波涛仍然汹涌。但弱的热带气旋由於风力不够强,因此不会出现一个这麼「天朗气清」的风眼区(见第15题)。

       图五 成熟热带气旋的结构

       7.为什麼越接近热带气旋中心,风力就越强?

       在了解个中原因前,或许先看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首先,假设你沿著一条圆形的缓跑径跑步(图六 左),它的长度是1000米。如果你时速10公里在跑道跑圈,那麼,你需时6分钟来跑完这一圆。

       现在,你也是沿著一条圆形的缓跑径跑圈。而这条缓跑径包含於原先1公里长的缓跑径内,而这条缓跑径则只长500米。现在你同样以时速10公里跑,这时你只需时3分钟。

       现在,假设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空看看另外两人在这两个大小不同的缓跑径跑圈的情况。同样,他们两人亦是以时速10公里跑圈,你会发现,跑内圈的人不久便跑了一圈,但跑外圈的人还未完成,所以它跑得较慢……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你就错了。然而,他们的跑速的相同的,跑内圈的看来跑得较快,是因为圆周比较短而已。

       同样地,热带气旋的空气在流入中心的同时,由於风受著气压梯度力、科氏力、离心力所影响,所以风并非直接从热带气旋外围直接吹入热带气旋中心,而是绕著中心慢慢地「转」入中心(图六 右)。最初,由於热带气旋外围处的圆周较大,因此一个空气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需时较长;但当这空气质点遂渐接近中心处,由於圆周遂渐缩少,所以,它走完一圈的时间亦较短。因此,即使热带气旋的气压梯度没有显著的不同(令拉扯空气进入中心的速度不变),但风在愈接近热带气旋的中心同时,空气流动速度却会愈来愈快-事实上,空气运动速度「守恒」的、不变的。

       这个定律,就是所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The Principle of the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图六 空气在愈接近热带气旋中心时,流动速度会愈来愈快(右),这就如同你以相同跑速跑大小跑道时,跑内圈比跑外圈「快」(左)。

       --------------------------------------------------------------------------------

       热带气旋的移动

       8.热带气旋的移动受什麼因素影响?

       热带气旋的移动受著两大因素影响-内力(Internal force)和外力(External force)。

       内力方面,是指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向力使其有一个向西北移动的惯性、以及热带气旋本身的质量(对称性)对其移动的影响。

       外力方面,是指其周围的空气流动如何影响热带气旋的流动。热带气旋就像河裏的一条树枝般,会受其周围的水流流动所影响。而这个外力的影响,亦比它自己内力的影响更为明显。

       图七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因素

       内力因素:

       热带气旋移动的过程中,若不考虑大尺度环境场驶流场(大尺度空气流动)的影响,热带气旋的移动则主要受下列两个效应所影响:

       β效应:

       所谓「β效应」(beta effect),简单来说,是指科利奥里力(地球自转偏向力)参数随纬度变化之效应。我们知道,赤道一带的科氏力最弱,而愈接近两极,作用於移动物体的科氏力则愈强。同样地,热带气旋的移动亦会受此力所影响。所以,热带气旋愈往极地走,作用於它移动的科氏力亦会增加。然而,受科氏力所影响,热带气旋本身会有一个往西北方向移动的惯性。可是,这个力对热带气旋移动的影响并不显著,一般可忽略不计。

       热带气旋之对称程度:

       我们知道,热带气旋本身是一个对流天气系统,所以,空气会源源不绝进入这对流系统内。一般来说,热带气旋的结构是大致对称的,因此在每一象限流入的空气应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如果该热带气旋的结构不对称,即有些象限的对流云较强(或对流云的范围较大),有些象限的对流较弱,那麼,在热带气旋不同象限裏流入的空气亦有所不同。如果这流入空气的差异甚为明显,这便会对热带气旋的移动构成影响,空为流入热带气旋的空气亦可起著推动的作用。至於实际上向那一个方向走,则要视乎其他因素配合。

       外力因素:

       大规模的大气运动:

       在循环不息的大气运动(二)中,我们曾经介绍过,地球有一个大规模的空气运动存在著。对比起这个行星规模的空气运动,热带气旋只是当中一个中小型的天气系统。所以,热带气旋的移动会受著大规模的大气运动所支配。

       譬如,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在低纬形成时,它先会受副热带高压脊南侧的东风所支配而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动。其后,如果热带气旋在北纬20多度转向、并进行至中纬地区时,它会受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使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加快。最后,热带气旋在中纬度西风风场以及β效应影响下往东北移动,并结束其生命。

       中至大尺度(规模)的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

       热带气旋的移动亦会受到其他中至大尺度天气系统所影响。例如,热带气旋会和其他热带气旋发生藤原效应,令其移动变得飘忽;热带气旋的路径亦可受高空的低压系统、中尺度的对流天气系统(MCS)、东北季候风等等所影响。

       其他因素:

       地形:

       地形对热带气旋的影响在於它接近陆地时。譬如,当热带气旋登陆时,由於流入热带气旋低层的空会受地形的影响,因此流入热带气旋的风会产生质和量的变化,这个空气流入的变化继而会影响到热带气旋的移动。而且,大型的海岛(尤其是有高山横贯中央的海岛)亦会对大尺度的风产生方向上的变化,例如副热带高压脊南侧的低层东风,会在吹向大海岛时发生偏折,而这个大尺度风向的偏折可使热带气旋在接近海岛时的移动方向有所转变。例如热带气旋横过吕宋岛或台湾时,这个情况通常都可出现。

       海水温度:

       有个别研究表示,热带气旋会有一个向潮湿区域(湿舌)或温暖海洋表面移动的倾向。但是,这个研究的发现却未得到普遍的认同,而且只有少数的书本会把海水温度和湿舌包括於其中一项影响热带气旋的因素。而在这裏提出的目的,只是希望供大家参考而已。

       9.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为何?

       受热带气旋本身环流的内力,和大气环流的外力,热带气旋的路径不一定会很规律的进行。事实上,根据过往的气象纪录,我们从未发现两条完全相同路径的台风。热带气旋的路径虽然变化万千,但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1.抛物线路径:自原地移出后向西北移动,到达北纬20~25度左右转为采取一个向北或东北路径。

       2.西进路径:自原地向西或西北西,穿过台湾或菲律宾进入南海。

       3.不规则路径:这种毫无规律可循,有的会转几个圈而绕回南方,有时两个热带气旋会相互旋转,即出现所谓「藤原效应」(Fujiwhara effect)。

       图八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的一般路径

       10.何谓「藤原效应」(Fujiwhara effects)?

       所谓「藤原效应」(Fujiwhara effects),是指当两个热带气旋的中心距离在少於1200公里内(但出现藤原效应的实际距离要视乎两股热带气旋的大小和强度)时,由於热带气旋本身的涡旋流场的相互影响,使得两个热带气旋的中心路径出现相互反时针方向旋转和相互接近的趋势(北半球的情况)。这个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Sakuhei Fujiwhara 1890-1965)於1923年在水流实验中首先观测到的。

       虽然藤原效应的定义是两股热带气旋绕著共同中心旋转,但是,藤原效应却可以是千变万化,并不一定是两股热带气旋绕著共同中心旋转: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动方向,或两股热带气旋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甚至它们之间不发生藤原效应。因此,每当两股热带气旋互相靠近时,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往往会变得十分困难。

       一般而言,最常见的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三类:

       单向影响型:

       当一般较强与一般较弱的热带气旋互相接近时,较强的那般热带气旋会支配著较弱的热带气旋的路径,令那股较弱的热带气旋绕著它作反时针方向旋转。例如1994年的台风添姆(Tim)对热带风暴云妮莎(Vanessa)的影响。

       单向影响型

       相互影响型:

       当两股热带气旋的强度相当时,那麼,两者便会互相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直至两者受到其他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或其中一方减弱,才会脱离互相影响的局面。例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台风维娜。

       相互影响型

       合并型:

       比较强劲的那股热带气旋可能会把小的热带气旋吸收,令它成为自己环流的一部份。情况就如1999年初的玛姬把南海的低压区吸收一样(但要距离够接近,及那股弱的热带气旋不受其他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才行)。

       藤原效应这个名词可谓是亚洲区域对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独有的称谓。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则被称为「齿轮气旋」(pinwheel cyclone)。

       至於过去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当中,间中亦有些会和其他热带气旋发生藤原效应,令香港天文台难以准确预测其路径。就例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1991年的台风纳德,就使得香港天文台为同一般热带气旋三度发出热带气旋警告。

       11.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从那裏来?

       这里所谓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是指会令本港悬挂起热带气旋警告讯号的热带气旋路径。一般而言,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可按几种不同的路径来影响本港,这些热带气旋主要是从西太平洋、经菲律宾中部或北部、巴林坦海峡,或台湾南部、进入南海而影响本港,其次则是由南中国海的低压区发展形成以后,移近广东沿岸影响本港。而影响香港热带气旋的路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六类:

       i)东南-西北型

       这种热带气旋首先在菲律宾东部的西太平洋形成,然后以一个西北偏西或西北的路径、横过菲律宾或巴林坦海峡,进入南海并影响本港。通常循此重途径进入南海的热带气旋是最能令本港悬挂8号或以上风球,例如1983年的台风爱伦,1999年的台风森姆。

       其次,循这种途径移动的热带气旋亦可在香港东南面、南面、甚至西南面的水域形成,然后再循西北偏西或西北的途径吹广东西部或向海南岛方向推进,例如1996年的强烈热带风暴法兰基。但循此种途径移动的热带气旋通常不及从西太平洋进入南海的热带气旋强,因为它的路径短促,来不及加强成台风便告登陆,减弱并消散。

       ii) 东西型

       按此种路径移动的热带气旋是以一个由东向西、从西太平洋经吕宋北部或台湾南部进入南海后,在香港以南略过,影响本港。按此种路径移动的热带气旋又可在香港以南的南中国海形成,并向西或西北偏西移动,趋向海南岛及越南北部,例如1990年的台风贝姬,1999年的台风玛姬,1995年的强烈热带风暴路易斯。

       iii) 南北型

       按此种路径移动的热带气旋通常在南海中部或南部形成,然后以一个稳定向北途径,直趋广东沿岸,影响本港,例如有1992年的热带风暴菲尔,1997年的台风维克托。

       iv)西南-东北型

       按这种路径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主要在南海形成。在形成以后,它会采取一个向东北的途径移动,趋向广东东部沿岸、又或是吹向台湾或太平洋。

       按这种路径移动的热带气旋的例子有:1995年的台风莱茵,1999年7月的热带风暴10w。

       v)先西或西北西,后北或东北(转向型)

       按这种路径移动影响香港的热带气旋,最先会以西或西北偏西的途径从西太平洋进入南海,然后它会在香港东南面、南面、或西南面改为采取一个西北偏北或向北的途径,趋向广东沿岸,例如1995年的强烈热带风暴海伦,1998年的台风宝丝,1999年的台风丹尼。

       vi) 不规则型

       这种热带气旋的路径不能归纳为以上五类,这是因为它们移动缓慢,路径不规则;又或是受其他天气系统所影响,使其路径诡异多变[例如当它和其他热带气旋产生相互影响(藤原效应)时]。不规则型的例子有:1991年的台风纳德,1992年的热带风暴马克 。

       图九 影响本港的热带气旋路径

       12.曾听别人说过:「当热带气旋移到东沙岛附近时,如果它仍采取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那麼,那热带气旋就会继续保持其移动方向接近本港;又如果它到了东沙岛附近时由向西、西北偏西、或西北再为采取一个向北的路径移动,它亦会继续保持其向北的移动方向,不再回复向西北偏西移动」到底,这个热带气旋移到东沙岛后就再不改变移动方向的说法是真的吗?

       当来翻查过去十多年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记录,你会发现这个说法的确有其可信之处。就看看近几年的例子吧:1999年的台风森姆、1996年的台风莎莉、1995年的台风肯特,它们都是先采取一个向西北偏西的途径进入南海、在到达东沙岛附近时继续以一个西北偏西的途径接近广东沿岸,其后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向;至於1999年令本港悬挂10号风球的约克,亦是在一轮兜兜转转后,在东沙附近开始以一个稳定向西北的途径移来影响本港。

       现在,我们又不妨看看1998台风宝丝、1999年台风丹尼和1995年的强烈热带风暴海伦的路径。它们最初都是以西或西北偏西进入南海,但当它们抵达东沙岛附近一带海域时,它们改为采取一个偏北的途径,而其后亦没有再发生重大的改向。

       如果你仍有点怀疑的话,你不妨再看看以下例子

世界上的珍稀植物和被称为世界之最的植物

       擦,目前是杭州湾跨海大桥

       全长36公里,总花费140亿元,平均每米花费40万元

        从此有宁波开往上海将缩短120多公里,每年平均减少运费20多亿元

        大桥简介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的需要。

        大桥概况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km。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余公里,从而也大大缓解已经拥挤不堪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大桥总投资预计超过140亿人民币,其中大桥36公里,118亿;北岸连接线29.1公里,17亿;南岸连接线55.3公里,34亿。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方太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参与了对大桥的投资。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55元/辆。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主体工程确保2003年内顺利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通车。

        2001年9月成立项目公司,大桥建设投资额为118亿,资本金为38.5亿元。其中,宁波方占90%股份,嘉兴方占10%股份。公司资本金中民营企业投资占到50.25%。本项目商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四家银行贷款70亿元,已签订贷款协议。

        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看好的重要基础。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万辆。经测算,大桥财务内部收益率将达8.03~10.1%,投资回收期14.2年,投资回报率15.10%(不含建设期)、12.58%(含建设期)。

        工程特点

        1、工程环境特点

        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1)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2)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3)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

        (4)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

        (5)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

        2、工程建设难点

        (1)工程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大桥工程全长36公里,海上段长度达32公里。全桥总计混凝土245万立方,各类钢材82万吨,钢管桩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工程规模浩大。

        (2)自然环境恶劣。潮差大、流速急、流向乱、波浪高、冲刷深、软弱地层厚,部分区段浅层气富集。其中,南岸10公里滩涂区干湿交替,海上工程大部分为远岸作业,施工条件很差。受水文和气象影响,有效工作日少,据现场施工统计,海上施工作业年有效天数不足180天,滩涂区约250天。

        (3)制定总体设计方案难度很大。设计要求新,其中水中区引桥(18.27公里)和南岸滩涂区引桥(10.1公里),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结构防腐问题十分突出,且无规范可遵循;大桥运行期间,桥面行车环境受大风、浓雾、暴雨及驾驶员视觉疲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有效的设计对策是保障桥面行车安全的关键;设计方案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项大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施工技术方面,面临着海上激流区高墩区大吨位箱梁的整体预制、运输及架设,宽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长距离梁上运梁及架设,超长螺旋钢管桩的设计、防腐与沉桩施工等诸多施工关键技术的挑战;在测量控制方面,因桥梁长度超长,地球曲面效应引起的结构测量变形问题十分突出,受海洋环境制约,传统测量手段已无法满足施工精度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如何借助GPS技术实现快速、高效测量施工是一个制约全桥工期的核心技术问题。

        (4)建设目标要求高、施工组织与运行管理难度大。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备受世人瞩目。建设之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桥工程要按照“三个一流目标”的标准来实施。面对复杂的建设环境,充满挑战的工程,组织和管理好大桥工程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巨大挑战。因工程施工作业点多、战线长,存在同步作业、交叉作业工序,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资金控制难度大。台风、大风、大潮、巨浪、急流、暴雨、大雾及雷电等气象水文条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控制与运行管理措施是工程管理上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大桥亮点

        大桥36公里的长度,使之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而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中的最长的跨海大桥。

        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76.9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基7000余根,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南滩涂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

        水中区引桥7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制、运、架一体化方案,单片梁重达2180吨,为国内第一。水中区引桥打入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80米,总数超过4000根,其钢管桩工程规模全国建桥史上第一。

        大桥在设计中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整座大桥平面为S形曲线,总体上看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侧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具有了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状。

        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离南岸大约14公里处,有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该平台在施工期间,将作为海上作业人员生活基地,海上救援、测量、通信、海事监控平台。大桥建成后,这一海中平台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观光台。

        大桥特色

        科技含量之高首先体现在施工工艺上。我们坚持尊重科学,依靠专家,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交流活动。根据专家意见提出了施工决定设计,采取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施工方案,突破了长期来设计决定施工的理念。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为长70米、宽16米、高4.0米、重218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长的构件为长度84米、直径1.6米的超长钢管桩,这种构件可称得上是举世无双。为了减轻海水中氯离子对大桥钢材和混凝土的腐蚀,保证大桥100年的寿命,设计者专门研制了一整套防治海水腐蚀的有效方案。等等这些可见大桥工程的科技含量之高。

        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是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将利用硬件及接口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图像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数学、有限元技术、力学等多学科,建立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养管的科学评价体系,整座大桥将设置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在实时掌握中。目前,本项目已向交通部申报17项大桥工程关键性科研立项项目,在国内桥梁界也是少见的。

        大桥之最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架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6、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似地理条件之首。

龙卷风最大多少级?

       荷叶铁线蕨

       学 名 Adiantum reniforme L. var. sinense Y. X. Ling

       中文学名 荷叶铁线蕨

       科 别 Adiantaceae 铁线蕨科

       濒危类别 濒危

       保护级别 2级

       现 状 仅存于四川万县和石柱县,因筑路\采挖作药用,现数量极少,陷入濒危

       分布省县 四川万县武陵区,新乡,小沱山,杉树坪,石柱县

       土壤PH值 中性略偏碱性

       生态特征 生于温湿无荫蔽的岩面薄土层上\石缝或草丛中

       花 期 7

       果 期 8-9

       科研价值 对研究该种的亲缘关系\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等有重大价值

       经济价值 全草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药,又供欣赏

       保护措施 划产地为保护点,并进行人工栽培

       繁殖方式 分株或孢子繁殖

       原始观音座莲

       学 名 Archangiopteris henryi Christ et Gies.

       中文学名 原始观音座莲

       科 别 Angiopteridaceae 观音座莲科

       濒危类别 濒危

       保护级别 2级

       现 状 仅存云南东南部,因森林面积日益缩减,生境变化,面临濒危

       分布省县 云南金平,屏边

       土壤PH值 4.5-5.5

       土壤类型 赤红壤或红壤

       地形特征 山坡下部沟谷边缘

       生态特征 季节性雨林阴湿的生境

       花 期 7-8

       果 期 11

       科研价值 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区系起源有价值

       经济价值 荫生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 已划自然保护区,需从速完善管理制度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栽培苗株

       栽培要求 选择阴湿温暖的生态环境

       对开蕨

       学 名 Phyllitis japonica Kom.

       中文学名 对开蕨

       科 别 Aspleniaceae 铁角蕨科

       濒危类别 稀有 保护级别 2级

       现 状 仅存于吉林长白山南麓和西侧,分布星散

       分布省县 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集安,抚松,桦甸

       分布描述 苏联,朝鲜,日本

       气候类型 温凉,潮湿

       年降水量 946 土壤PH值 酸性

       土壤类型 暗棕色森林土

       生态特征 山地落叶阔叶林下的腐殖质层中,喜阴湿

       科研价值 填补了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对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学的研究有价值

       经济价值 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 保护产地,摸清现存数量,栽入保护区内

       繁殖方式 孢子\分生繁殖

       光叶蕨

       学 名 Cystoathyrium chinense Ching

       中文学名 光叶蕨

       科 别 Athyriaceae 蹄盖蕨科

       濒危类别 濒危 保护级别 2级

       现 状 因森林采伐,生境改变,数量极少,濒临灭绝

       分布省县 四川天全二郎山鸳鸯岩至团牛坪

       气候类型 终年潮湿多雾,雨水多,日照少

       年降水量 1800-2000

       土壤PH值 4.5-5.5

       土壤类型 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

       地形特征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

       生态特征 阴坡林下

       群落特征 亚热带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伴 生 种 包槲柯 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Rehd. et Wils. 扁刺锥 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Rehd. et Wils.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on 香桦 Betula insignis Franch. 糙皮桦 Betula utilis D.Don

       花 期 7-8

       果 期 9

       科研价值 对研究蕨类植物杂交和该科的系统发育有价值

       保护措施 保护原产地,设法人工栽培繁殖

       繁殖方式 分株或孢子繁殖

       桫椤

       学 名 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Tryon

       中文学名 桫椤

       科 别 Cyatheaceae 桫椤科

       濒危类别 渐危 保护级别 1级

       现 状 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生境干燥,加之砍伐茎干作药和栽培附生兰类, 植株日益减少

       分布省县 福建福州,安溪;台湾台北;广东连山,新兴;海南琼中;广西龙胜;贵州册亨,赤水;云南广南,贡山;四川合江,邛崃;西藏墨脱

       分布描述 福建东南部,南部;广东北部;南部;贵州南部,北部;云南东南部,西部;四川南部,中部;西藏东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日本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

       土壤PH值 酸性

       地形特征 山沟潮湿坡地

       生态特征 溪边阳光充足地或林缘灌丛中

       群落特征 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

       花 期 果 期

       科研价值 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

       经济价值 供观赏

       保护措施 以四川为重点保护区,进行繁殖研究,扩大分布面积

       繁殖方式 组织培养法

       栽培要求 适于透气透水好的肥沃砂壤

       笔筒树

       学 名 Sphaeropteris lepifera (Hook.) Tryon

       中文学名 笔筒树

       科 别 Cyatheaceae 桫椤科

       濒危类别 稀有

       保护级别 2级

       现 状 原仅存于台湾,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有一株,生境不隐蔽, 易遭破坏,林下不见幼苗幼株

       分布省县 台湾台北,宜兰,桃园,南投,花莲,屏东,台东;福建厦门

       分布描述 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菲律宾,日本

       气候类型 春季多阴雨,夏季常有台风和暴雨,秋冬季多晴少雨,生境干旱

       地形特征 山沟,坡向南偏西,坡度15

       生态特征 空气湿度大,土地湿润的环境

       群落特征 阔叶林下墓地,被雨水侵蚀的深沟中,高约15米,覆盖度70%

       伴 生 种 台湾相思 Acacia confusa Merr.

       花 期 4,10

       科研价值 对研究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有意义

       经济价值 园艺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 观察发育周期情况,测定各项生态因子指标,扩大栽培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叶尖组织培养

       玉龙蕨

       学 名 Sorolepidium glaciale Christ

       中文学名 玉龙蕨

       科 别 Dryopteridaceae 鳞毛蕨科

       濒危类别 稀有

       保护级别 2级

       现 状 产西藏,云南,四川三省区毗邻的高山上,零星分布于冰川边缘及雪线附近

       分布省县 西藏波密;云南丽江,中甸;四川木里,稻城

       分布描述 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气候类型 高山热量不足,辐射强烈,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气候严寒恶劣

       地形特征 裸岩,峭壁和碎石构成的流石滩,即高山冰川下沿的地段

       生态特征 高山冻荒漠带

       科研价值 研究蕨类植物形态和功能统一性的良好材料

       保护措施 登山科考人员不要大量采集

       最大的植物:谢尔曼将军树(体积达到1,489m?)

       最小的树:是北方柳树(又称草树)只有2厘米高。

       最大的花:大王花(可重达11公斤)

       最小的花:无根萍(只有0.3毫米大)

       最大的种子:大实椰子(成熟时直径长40至50厘米及重达15至30公斤)

       最小的种子:斑叶兰(长约 0.5 毫米、直径 70 微米,只有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才看得清楚)

       结果习性最奇特的植物:花生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含植物蛋白质最多的农作物:大豆 (36.3克蛋白质/100克大豆)

       最古老的农作物:豌豆 (已有1.1万年历史)

       纤维品质最好的植物:苎麻

       栽种茶树最早的地区:广西

       最耐旱的农作物:粟

       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小麦

       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辣椒

       热量最低的蔬菜:黄瓜

       最健康的水果:苹果

       最粗的树:波巴布树(树干周长可以超过50米)

       最高的树:澳洲杏仁桉树 (最高可达156米)

       叶子最长的树:长叶椰子树 (最长有27米)

       根长得最深的树:南非奥里斯达德附近的一株无花果树 (根深入地下120多米)

       树冠最大的树:孟加拉榕树 (其树冠可以覆盖约1万平方米的土地)

       体积最大的树:美国加利福尼亚巨杉

       最老的树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6400岁;另外还有一棵是非洲西部加那利亚岛的龙血树,已经活了8000多岁,可惜的是在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

       最重的木 :云南西双版纳的铁力木(其主干高达30米,木质坚硬,把它放在水中也不会浮于水面)

       最轻的木 :美国和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的巴沙木(每立方米只有0.1吨重)

       最粗的树 :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生长着一棵栗树(树身周长为56米)

       最咸的树 :中国黑龙江生长着一种木盐树(含盐量竟与普通食用盐相差无几)

       最甜的树 :北美洲的槭树(含糖量可达85%)

       最硬的木 :朝鲜和中国东北的铁桦树(比普通钢板还要硬1倍,现代步枪即使在短射程内也奈何不了它)

       最亮的树 :北美洲的魔树(晚上在树下可以看清楚小5号楷书大小的字)

       最毒的树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海康的箭毒木(即见血封喉,其树汁洁白,却奇毒无比,见血就要命。唯有红背竹竿草才可以解此毒)

       最耐火的树 :中国南海的海松树和南非洲的水瓶树(一旦发生火灾,最多叶子被烧掉,来年照样发新叶,正常开花结果)

       最珍贵的树 :水杉和银杏(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植物熊猫”)

       最具贵族气派的树 :首推檀香树(有位生物学家曾幽默说:檀香树是贵族中的贵族,是非常漂亮、美丽的树,绝不“寄生作伴”,更不轻率接香,因此常与洋金凤和紫珠搞得火火热热)

       生长最慢的树 :前苏联喀拉里的尔威兹加树,以及北极林带的希特卡云杉(每百年的高度只有28厘米,直径2.5厘米)

       生长最快的树 :马来西亚利沙巴的一种佚名树(一年就可以长9.2米)

       最大的茶树 :中国云南勐海的一棵茶树(高32米,主干粗2.98米,叶最长达14厘米,宽6厘米,树龄约1700年)

       最老最大的栗树 :捷克的一棵栗树(主干周长700厘米,树龄已有500多年)

       最老的荔枝树 :中国福建莆田县的一棵名叫“宋家香”的荔枝树(主干周长7.1 米,树龄已有1200多年)

       最老的橄榄树 :南斯拉夫得里亚海滨的一棵橄榄树(树高达2400多年)

       最大的葡萄树 :英国英格兰的一棵葡萄树(树荫覆盖面积达460多平方米。枝条最长的 达到90多米)

       品种最多的梨树 :中国河南商城的一棵人工杂交梨树(能结出24种不同形状的梨子,如雪梨、明月梨、莱阳梨、孔德利梨等品种)

世界第一长寿国是哪个国家

       龙卷风最高多少级?

        龙卷风共分5个等级(Fujita scale /F-Scale),分别是F1级、F2级、F3级、F4级和F5级。F1级龙卷风体形较小,风力较弱;F5级龙卷风体形巨大,风力极强,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是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龙卷风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中心气压很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达200hPa.它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离海(湖)面,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极为稀薄,导致温度急剧降低,促使水汽迅速凝结,这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漏斗云柱的直径,平均只有250m左右.龙卷风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积雨云中.它的形成与暖溼空气强烈上升、冷空气南下、地形作用等有关.它的生命史短暂,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一二小时,但其破坏力惊人,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建筑物吹倒,或把部分地面物卷至空中.

        龙卷风最多有多少级

        龙卷风等级定义: F0(33m/s) 轻度破坏 浅根树木连跟拔起 自行车等小型机械刮飞数十米 F1(33~50/s) 中度破坏 掀起屋顶砖瓦和移动住房 刮飞正在行驶的小型汽车 F2(50~70m/s) 重度破坏 掀起屋顶 摧毁移动住房 掀翻火车单节车厢 大树连根拔起 空中盒箱狂飞 小型汽车掀离地面 F3(70~92m/s) 严重破坏 坚固房屋的屋顶和墙壁被刮走 掀翻整列火车 森林中大多数树木被连根拔起 大中型汽车或货车被掀离地面 F4(92~127m/s) 完全破坏 坚固房屋框架被刮走 地基不牢的建筑物被刮飞 重型汽车被抛向空中 地面80%的物体被掀翻 F5(127~147m/s) 毁灭性破坏 混沌 恐怖 黑暗 末日 坚固房屋被夷为平地 超大型物体或重型汽车在空中横飞距离大约140米 破坏力量达到100%完全摧毁(除非你离它远远的 否则你就等死吧) 当然龙卷风与台风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破坏范围!

        龙卷风风力多少级

        龙卷风按它的破坏程度不同,分为0--5增强藤田级数,简单来说就称为EF级,由1971年芝加哥大学的藤田哲也博士所提出。

       EF0级

        风速在每小时104公里--137公里,虽然较弱,但还是足以把树枝吹断,把较轻的碎片卷起来击碎玻璃,一些烟囱会被吹断。(出现机率极高,70%--95%)

        EF1级

        风速在每小时138公里--177公里,它们可以把屋顶吹走,把活动板房给吹翻,一些较轻的汽车会被吹翻或刮离路面。(出现机率较高,50%--70%)

        EF2级

        风速在每小时178公里--217公里,它们可以把沉重的甘草包吹出去几百米远,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货车可以刮离路面。(出现机率中等,40%--50%)

        EF3级

        风速在每小时218公里--267公里,它们可以把一辆较重汽车吹翻,树木被吹离地面,房屋一大半被毁,火车脱离轨道。(出现机率中等偏高,40%--60%)

        EF4级

        风速在每小时268公里--330公里,它们可以一辆汽车刮飞,把一幢牢固的房屋夷为平地,树木被刮到几百米高空。(出现机率中等偏低,30%--45%)

        EF5级

        EF5级风速超过每小时330公里,房屋完全吹毁,汽车完全刮飞,路面上的沥青也会被刮走,货车、火车、列车全部脱离地面。(出现机率较低偏高,20%--45%)

        龙卷风并没有EF6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是根据物理和气象学推算出来的,所以,不要相信有EF6级龙卷风,那是虚构。

        龙卷风是几级风?

        龙卷风的分级 龙卷风的分级是由藤田级数划分,由芝加哥大学的美籍日裔气象学家藤田哲也于1971年所提出。 等级F0 风速 <73 mi/h <32 m/s 出现机率 29% 受害状况 程度轻微。表现为:烟囱,树枝折断,根系浅的树木倾斜,路标损坏等。 等级F1 风速 73–112 mi/h 33–49 m/s 出现机率 40% 受害状况 程度中等。表现为:房顶被掀走,可移动式车房被掀翻,行驶中的汽车刮出路面等。 等级F2 风速 113–157 mi/h 50–69 m/s 出现机率 24% 受害状况 程度较大。表现为:木板房的房顶墙壁被吹跑,可移动式车房被破坏,货车脱轨或掀翻,大树拦腰折断或整棵吹倒。轻的物体刮起来后像导弹一般,汽车翻滚。 等级F3 风速 158–206 mi/h 70–92 m/s 出现机率 6% 受害状况 程度严重。表现为:较结实的房屋的房顶墙壁刮跑,列车脱轨或掀翻,森林中大半的树木连根拔起。重型汽车刮离地面或刮跑。 等级F4 风速 207–260 mi/h 93–116 m/s 出现机率 2% 受害状况 破坏性灾害。表现为:结实的房屋如果地基不十分坚固将刮出一定距离,汽车像导弹一般刮飞 等级F5 风速 261–318 mi/h 117–141 m/s 出现机率 <1% 受害状况 毁灭性灾难。表现为:坚固的建筑物也能刮起,大型汽车如导弹喷射般掀出超过百米。树木刮飞。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大灾难。**《龙卷风》(Twister)中将F5级龙卷风称为“上帝之指”,意指上帝用其手指翻弄地球。总之,其横扫之处无所幸免。 等级F6 风速 319–379 mi/h 142–169 m/s 出现机率 <0.001% 受害状况程度自己想象吧。表现为:F6级的龙卷风是否存在还未被证实,但是有几份非正式报告指,最近发生的一次出现于1999年奥克拉荷马州的摩尔 (Moore)。F6级以上的龙卷风与F5级很难区别。原因在于,当F6级龙卷风最强风速的中心部位还未触及物体时其周围的风速足以将一切物体破坏。此级别的龙卷风发生机率十分稀少。

        龙卷风最高几级

        龙卷风不按1——17级这个来计算,因为这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范围小,也比较少见。

        龙卷风有自己的分法。

        龙卷风共分5个等级(Fujita scale /F-Scale),分别是F1级、F2级、F3级、F4级和F5级。F1级龙卷风体形较小,风力较弱;F5级龙卷风体形巨大,风力极强,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有多少级风力

        龙卷风按它的破坏程度不同,分为0--5增强藤田级数,简单来说就称为EF级,由1971年芝加哥大学的藤田哲也博士所提出。

        EF0级

        风速在每小时104公里--137公里,虽然较弱,但还是足以把树枝吹断,把较轻的碎片卷起来击碎玻璃,一些烟囱会被吹断。(出现机率极高,70%--95%)

        EF1级

        风速在每小时138公里--177公里,它们可以把屋顶吹走,把活动板房给吹翻,一些较轻的汽车会被吹翻或刮离路面。(出现机率较高,50%--70%)

        EF2级

        风速在每小时178公里--217公里,它们可以把沉重的甘草包吹出去几百米远,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货车可以刮离路面。(出现机率中等,40%--50%)

        EF3级

        风速在每小时218公里--267公里,它们可以把一辆较重汽车吹翻,树木被吹离地面,房屋一大半被毁,火车脱离轨道。(出现机率中等偏高,40%--60%)

        EF4级

        风速在每小时268公里--330公里,它们可以一辆汽车刮飞,把一幢牢固的房屋夷为平地,树木被刮到几百米高空。(出现机率中等偏低,30%--45%)

        EF5级

        EF5级风速超过每小时330公里,房屋完全吹毁,汽车完全刮飞,路面上的沥青也会被刮走,货车、火车、列车全部脱离地面。(出现机率较低偏高,20%--45%)

        龙卷风并没有EF6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是根据物理和气象学推算出来的,所以,不要相信有EF6级龙卷风,那是虚构。

        盐城有多少级龙卷风

        盐城“6·23”龙卷风 为EF4级,风力超17级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首席郑永光26日向记者透露,经现场勘测,江苏盐城风灾已确认为龙卷风,十位专家一致认定,龙卷风等级为EF4级,风力超过17级。此次龙卷风为EF4级,风力超过17级,估算风速达到惊人的73米/秒。

        江苏省气象局副局长杨金彪说,龙卷风总共分为6级,最低为EF0级,最高为EF5级,此次龙卷风强度接近于最高级别。目前对风力的分级中,17级是最高级别,但这次龙卷风的风力超过了17级。

        龙卷风分几级

        龙卷风是不分级的 只有风速是分级的 一般情况,风速可能在每秒50-150米,极端情况下,甚至达到每秒300米或超过声速。

        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跤龙很相象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现在我们知道,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着的圆形空气柱,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现象,称为“水龙卷”;出现在陆上,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远远看去,它不仅很象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象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

        这个大“象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自然里的龙卷风诞生在雷雨云里。在雷雨云里,空气扰动十分厉害,上下温差悬殊。在地面,气温是摄氏二十几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在积雨云顶部八千多米的高空,温度低到摄氏零下三十几度。这样,上面冷的气流急速下降,下面热的空气猛烈上升。上升气流到达高空时,如果遇到很大的水平方向的风,就会迫使上升气流“倒挂”(向下旋转运动)。由于上层空气交替扰动,产生旋转作用,形成许多小涡旋。这些小涡旋逐渐扩大。上下激荡越发强烈,终于形成大涡旋。大涡旋先是绕水平轴旋转,形成了一个呈水平方向的空气旋转柱。然后,这个空气旋转柱的两端渐渐弯曲,并且从云底慢慢垂了下来。对积雨云前进的方向来说,从左边伸出云体的叫“左龙卷”,从右边伸出云体的叫“右龙卷”;前者顺时针旋转,后者反时针旋转。伸到地面的一般是右龙卷,左龙卷伸下来的机会不多。

        另外,龙卷风也容易在两条飑线的交点上发生。飑线经常出现在炎热季节强冷空气的最“前哨”。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不只一个。有时从同一块积雨云中可以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象鼻”--漏斗云柱。只是有的“象鼻”刚刚开始下伸,有的“象鼻”下端却已经接地或在接地后正在缩回云中,也有的在云底伸伸缩缩、始终不垂到地面。

        龙卷风的范围小,直径平均为200-300米;直径最小的不过几十米,只有极少数直径大的才达到1000米以上。它的寿命也很短促,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几小时。其移动速度平均每秒15米,最快的可达70米;移动路径的长度大多在10公里左右,短的只有几十米,长的可达几百公里以上。它造成破坏的地面宽度,一般只有l-2公里。

        龙卷风的脾气极其粗暴。在它所到之处,吼声如雷,强的犹如飞机机群在低空掠过。这可能是由于涡旋的某些部分风速超过声速,因而产生小振幅的冲击波。龙卷风里的风速究竞钉多大?人们还无法测定,因为任何风速计都经受不住它的摧毁。一般情况,风速可能在每秒50-150米,极端情况下,甚至达到每秒300米或超过声速。

        超声速的风能,可产生无穷的威力。1896年,美国圣路易斯的龙卷风夹带的松木棍竟把一厘米厚的钢板击穿11919年发生在美国明尼斯达州的一次龙卷风,使一根细草茎刺穿一块厚木板;而一片三叶草的叶子竟象楔子一样,被深深嵌入了泥墙中。不过,龙卷风中心的风速很小,甚至无风,这和台风眼中的情况很相似。

        尤其可怕的是龙卷内部的低气压。这种低气压可以低到400毫巴,甚至200毫巴,而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毫巴。所以,在龙卷风扫过的地方,犹如一个特殊的吸泵一样,往往把它所触及的水和沙尘、树木等吸卷而起,形成高大的柱体,这就是过去人们所说的“龙倒挂”或“龙吸水”。当龙卷风把陆地上某种有颜色的物质或其他物质及海里的鱼类卷到高空,移到某地再随暴雨降到地面,就形成“鱼雨”、“血雨”、“谷雨”、......>>

        龙卷风是几级的

        龙卷风共分5个等级( Fujita scale /F-Scale,藤田级数 ),分别是F1级、F2级、F3级、F4级和F5级。F1级龙卷风体形较小,风力较弱,足以掀起屋顶和拔倒活动房屋,旋涡中央的风时速73哩到112哩之间,F2级风速介于113哩至150哩之间,足以使厢形车翻覆,F3风速高达260哩,足以连树拔根而起,F4足以卷起房屋树木与车辆。凌空而起至数百码外,最恐怖的就是难以想象的F5,它足以掀起坚固的房屋,钢筋水泥等强化性建筑也会被撕成断瓦碎片,德州乔洛郡1997年5月的龙卷风便属于这一等级,风速高达318哩;该龙卷风直径大于一公里,给美国造成了数亿美元的损失。提示:英制单位“1哩”,化为每小时走多少公里的话,就乘于1.6。例如风速112哩,化为公里为,112哩乘于1.6可知每小时速度可达180公里

        世界上出现过的最大龙卷风有多大?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它的尺度很小,一般在100米左右,往往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条件状况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强龙卷风的地面风速介于110—200米/秒之间。当有龙卷出现时,总有一条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的漏斗状从对流云云底盘旋而下,有的能伸达地面,在地面引起灾害性的风被称为龙卷;有的未及地面或未在地面产生灾害性风的被称为空中漏斗;有的伸达水面,被称为水龙卷。

        当龙卷风出现时,一般伴有雷雨和冰雹,它与一般大风的区别是中心气压低、风力大;破坏力大。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最大为1000米左右,发生至消散的时间很短,持续时间一般也仅有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影响的面积也较小,。但却可以造成庄稼、树木瞬间被毁,交通、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重大损失。

       世界第一长寿国是日本。

       日本已经连续20年都保持着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这一称号,因此它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由于良好的医疗条件、清淡的饮食习惯等使得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在83.7岁。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月、7月(冲绳、奄美为5月、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台风”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