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七天天气 七天天气
今日卫星云图实况图_今日卫星云图实况图 实时
zmhk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今日卫星云图实况图_今日卫星云图实况图 实时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今日卫星云图实况图”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今日卫星云图实况图”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1.怎样查前15天的天气情况
2.德沃夏克分析法的内容
3.天文通和观星谁更好用
4.请详细解释 Dvorak 分析法
怎样查前15天的天气情况
可以用天气网查询以前的预报天气。打开网站首页后,选择历史天气,然后选择要查询的地区。打开页面后,选择要查询的日期就可以了。天气网历史天气频道提供全国34个省、市所属的2290个地区的历史天气预报查询,数据来源于城市当天的天气信息,可以查询到历史天气气温,历史风向,历史风力等历史天气状况。
并有城市的生活指数,健康指数,旅游指数,美食推荐,天气预警等信息。 状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方便用户出行旅游。
天气预报网以下简称天气网是面向全国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网站,集成了天气网下属各业务部门最新更新的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和及时丰富的气象资讯。
天气网目前提供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天气资讯、气候变化、天气资讯、生活天气、旅游天气。
天气预报网向广大用户提供全球14000 多个城市(地区)的天气信息,其中包括中国近2500个县、市的14天天气预报。
此外,天气预报网还向用户提供全球5000多个站点的天气实况资料、气候资料和历史天气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图、闪电图、水温、海洋气象和风暴信息等也应有尽有。
天气在线还提供多种气象要素的1-2周中期预报以及降水、气温的月、季预报等产品。
德沃夏克分析法的内容
不倒嗡嗡
遥感卫星?(Remote?Sensing?Satellite?)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气象卫星遥感探测原理
在地球大气系统中各自然表面以及大气本身的辐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各辐射源的特性和物体和气体的吸收、发射、透射、目标物反射、粒子散射和透射等诸多方面的特性。地球大气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一方面要接受入射的太阳辐射,另一方面又要反射太阳辐射和以其自身的温度发射红外辐射。在它的视场范围内测量到辐射主要有:
1)?地表、云层发出的红外辐射,将卫星在大气窗通道测量的辐射转换成图象就得红外云图。
2)大气中吸收气体发射的红外辐射,由卫星测量到的大气气体发射的辐射,就可反演获取大气的有关参数,如选取CO2?发射的辐射可以得到大气垂直温度,由H2O?发射的辐射可以得到水汽分布。
3)地面、云面反射的大气向下的红外辐射,由于在红外波段卫星测量的地面反射大气辐射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4)?地面和云面反射太阳辐射,卫星在可见光-近红外谱段测量的辐射就获取可见光云图。
5)大气分子、气溶胶等对太阳辐射的散射辐射,根据卫星测量的大气分子、气溶胶的后向散射辐射可以获取大气分子、气溶胶的分布。
卫星在空间接收地球大气中各种辐射源发射辐射的相对大小,对于反射太阳辐射部分,卫星测量的主要是云反射的太阳辐射,占入射太阳辐射的20%,其次的空气分子的后向散射辐射仅6%,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较小4%。卫星接收的红外辐射主要是由H2O、CO2,其次是云发射的,直接收到地面的较小。
01
增加和丰富了气象观测及其它领域资料的内容和范围
气象卫星观测体系的建立,大大地丰富了气象观测的内容和范围,使大气探测技术和气象观测进入了一个新价段,突破了人类只能在大气底层观测大气的局限性。一些难以观测的资料和地区,现在都可以从气象卫星上得到实现。当前气象卫星可以提供以下有价值的资料:
1、每日的可见光、红外和水汽等多谱段图象资料;
2、大气垂直探测资料;
3、微波探测资料;
4、太阳质子、粒子资料等;
以上这些些资料包含有大量地球大气信息,由这些信息可以导得以下气象和其它领域的各种参数和现象:
1、云系的范围分布和各类天气系统的位置、形成、发生发展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
2、云类、云量、云顶温度(云顶高度)、云的相态等;
3、气溶胶、沙尘暴、吹沙、浮尘、冰雪覆盖等;
4、陆面温度、植被分布、蒸散、土壤湿度、地面反照率等陆面参数;
5、大气温度、湿度垂直分布,大气中水汽总量、臭氧总量;
6、降水量和降水区、地面水资源、洪水等;
7、给定区域的云风矢量;
8、入射地球大气系统的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系统反射总辐射,长波辐射总量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等;
9、海洋表面温度、洋流、悬浮物质浓度、叶绿素浓度和海冰等海洋表面状态;
10、监视森林火灾、森林生长状况;
11、由可见光和近红外云图提取植被指数,监视农作物生长、估计作物产量;
12、监视太阳质子、a?粒子、电子通量密度和能量谱以及卫星高度上的粒子总能量。
02
天气分析预报的重要依据
由于卫星观测范围大,能得到海洋、高原、沙漠等人烟稀疏地区的气象资料,大大地改进了这些地区的天气分析的准确性,加深了对各天气系统的理解,揭露了一些新的天气事实,解释了以前无法解释的天气现象。由于卫星云图有高的时、空分辨率,能连续追踪云系的形成、天气系统发展加强与降水等的相互关系,如对锋面、高空槽和气旋云系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发现了大尺度云系分布的各种云型特征,提出了天气尺度云系演变的概念模式,为预报员准确预报天气提供了依据。在使用了卫星资料后,能及早发现天气系统,从而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延长预报时效,如在卫星观测之前,青藏高原资料稀少,许多天气系统常常被遗漏,造成天气预报的失败,有了卫星资料后,发现和掌握了青藏高原上冷、暖锋和急流及其它系统的活动规律,为预报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03
监视暴雨、强雷暴等灾害性天气系统
暴雨和强雷暴(大风和雷电)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这类系统空间尺度小、变化快、生命短、强度大,用常规的观测资料难以抓住它,因此对这类系统的分析和预报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静止卫星云图能对某一固定区域连续观测,具有高的时、空分辨率,对发现和连续监视暴雨和强雷暴天气系统是很有效的工具,我国预报员利用静止卫星云图监视暴雨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制作0—6?小时和0—12?小时短时天气预报,减少了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04
监视热带洋面上的低压、台风等天气系统
在热带海洋地区,气象测站稀少,资料十分短缺,用常规气象资料很难发现和追踪洋面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卫星云图是监视热带洋面上的低压、台风等天气系统的重要工具。在使用卫星云图以来没有一个台风被遗漏,并总结出一套用卫星云图预报台强度和路径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台风预报的准确率,延长了预报时效,保障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减少了经济损失。
05
改进长期天气预报
卫星资料能提供南北半球环流和中低纬度环流间的相互作用的有关资料,又因这些作用在几天或几星期后影响中纬度地区,所以应用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制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另外由卫星观测资料计算出的洋面温度、地球表面和洋面的冰雪覆盖资料,以及地球—大气和宇宙之间辐射能的交换资料,可以研究海气交换、气候变迁。
由NOAA?气象卫星的高分辨率红外探测器得到的探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大气温度、湿度分布和各高度上的云迹风,输入到数值模式中,用于提供数值预报的初始场,进一步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06
在气候研究方面的应用
1)云量、云类
云控制着入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所以云对地球的辐射收支有重要影响,从而对地球的增暖和冷却起着直接重要的作用。用卫星资料估算云的时空分布,能用于研究:(1)气候模式和有效性检验;(2)云对气候的影响:(3)云和地球辐射收支:(4)云的气候学变化等。
2)辐射
地球大气顶的辐射收支决定了地气系统的能量输入,辐射能的源和汇导致了大气环流,影响全球的能量和水循环。由卫星观测能确定大气顶的辐射收支,入射地面的太阳辐射,射出长波辐射、总辐射等。
3)降水
用卫星资料估计降水是测量降水的又一新的途径,特别是对于估算大尺度降水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热带地区的对流降水及其释放的潜热是大气环流的重要强迫机制之一。卫星估算降水已经是一项重要的业务产品,对于研究降水与气候间的关系,水循环、作物生长等都有是十分有用的。
4)气溶胶、微量气体
CO2、CH4?和N2O,这些气体起着温室效应作用,影响气候变化;臭氧变化影响人类的健康;SO2等有害气体则造成大气污染。
5)冰雪覆盖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之一,冰川面积虽不足全国面积的6%,但其融水量却占全国寺表年总径流量的2.0%,相当于黄河每年入海年总径流量。利用卫星资料能计算冰川面积、冰川变化等。
冰雪覆盖的改变是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信号之一,全球气候模拟表明,温室效应在高纬度最大,极地冰雪一旦融化,地面反照率将发生很大变化,结果更有利于增温。地球上的冰雪覆盖有海冰、雪盖和冰川三部分。用卫星资料可以对冰雪覆盖的水平分布进行详细的观测,对冰川的分析更加系统化和全球化。利用NOAA?卫星资料可以分析雪盖的范围、月、季雪盖频次及其距平;由NOAA-K?卫星1.6?微米资料更加容易区分积雪和云,积雪的深度;由美国国防气象卫星SSM/I?资料分析积雪深度。由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提供冰的范围、密度、冰期、冰缝等。。
06
为农业提供气象资料
气象卫星可以为农业提供诸如日照、降水、气温、陆面温度、植被分布、蒸散、土壤湿度、地面反照率等气象参数和陆面参数,利用这些资料可以进行农业区划,监视作物长势,监测干旱、虫灾和估算作物产量等。确定反演生态环境预测变量。
西北地区植被分布 ?长江中下游植被分布
07
监视森林火灾、地表热异常
森林火灾通常用地面建立了望塔和飞机进行观测,其了望塔的观测范围十分有限,而飞机观测费用十分昂贵。卫星观测有高的时空分辨率,可以对大范围森林火灾进行监视观测,经济费用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
黑龙江省的森林火灾
08
卫星资料在水文方面的应用
(1)估计降水量;
(2)监测洪涝灾害;洪水泛滥可造成重大损失,利用近红外卫星资料,可以制作洪水泛滥图。
(3)地面水资源。水是地面上无处不有,然而又是最多变的矿产资源,对环境水的监测是一件困难而又迫切的问题之一。水是一切有机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可以帮助寻找地下水,
对于人烟稀少的高原等地区,由卫星观测水资源的分布是十分理想的工具。
09
为海洋活动提供气象资料
1)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洋航行保障:全球广阔海洋上大范围海冰、水状态对全球天气有重要影响。卫星观测到的海面温度、海冰、海面风浪状态对制作海洋天气预报有很大帮助。由卫星云图提供的天气实况和天气预报,可以避开不利的天气和海洋上的巨浪,改进海上航行业务。又如根据卫星资料制作的海冰分布图,可以寻找可通行水路的最佳航线,不仅能绕过海上危险的巨大冰山,节省时间和花费。例如在美国每年在海上航运事故造成的损失达5?亿美元,在利用了卫星资料后,可减少损失5—10%。在每年冬季,我国渤海湾地区经常出现冰冻,用飞机或船舶侦察海冰分布,不仅费用大,而且不能满足要求。用卫星资料能准确及时作出海冰分布图,为我国航行事业提供有用资料。
2)海洋环境监视:利用卫星资料能实现环境监视,发现海洋上大范围的污染、赤潮,能获取海洋表面温度、洋流、悬浮物质浓度、叶绿素浓度等海洋表面状态;如石油污染、热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等海洋污染对生态破坏极大,这些都有可以由卫星监视检测。
3)河口、海岸的研究:使用卫星资料可以研究海岸、河口的形态及沿岸泥沙的搬运。为海港建设、保护海岸和浅海区域施工提供资料。
4)海洋捕捞:卫星资料可以帮助海洋捕捞提供海洋信息,直接或间接反映鱼类生态情况。例如根据卫星提供的海面温度定出冷暖洋流的边界位置,是鱼类活动的区域,由此可以预报鱼群,提高捕鱼产量。
黄海地区的水体分布
10
为航空提供飞行保障
在卫星观测之前,由于缺乏资料,航空天气预报难以作准。在一张航线图上,标出哪些地方有强烈颠簸、哪里有积雨云、哪里能见度差、哪里有危险天气等是很困难的,即使能标出,误差也很大,应用卫星资料后,便改善了这种情况,以上问题很容易解决,为飞机安全飞行提供保障。利用卫星资料可以选取最佳航线,如沿高空急流飞行,可以缩短飞行时间,节省燃料。
11
为军事提供气象服务
气象卫星资料广泛应用于军事保障工作,如空军靶场,着陆预报、远程轰炸机航线天气预报、危险天气警报、特种军事勤务保障、弹道导-弹系统的计算、气象参数对通信和雷达系统的影响计算等,卫星资料起有重要作用。
美国还专门发射国防气象卫星(DMPS),建立军事气象卫星体系,得到比民用气象卫星分辨率还高的气象资料,在越战和中东战争中广泛使用军事气象卫星资料,发挥了作用。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空间科学和尖端武器的发展,对气象保障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卫星发射和着陆回收的地区人烟稀少,气象资料缺乏,卫星可以提供及时而有效的资料。
在战时,气象卫星可以获取敌区的气象资料,为战争服务。同时,若敌方对我方实行封锁,气象情报来源中断,此时气象卫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空间环境监视
气象卫星上装有空间环境监测器(SEM),测量太阳质子、电子流密度、a粒子、能量谱和总粒子能量等,确定卫星周围的磁场强度和方向、估计太阳X?射线流量,探测太阳风和环绕地球辐射带中的能量粒子,为高层大气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天文通和观星谁更好用
这套分析法在1975年发表,1987年世界气象组织正式通过使用。其好处是,分析法不需利用直接的船只或飞机进行探测及数据读取,而利用卫星探测,亦免去了雷达探测的距离限制,因此这方法可以说是全天候进行的。
但德沃夏克分析又可被称为 Objective Dvorak T-number (ODT),其分析过程有不少步骤是相当主观性的,故绝对少不了人为的错误,而此错误更可能会随一次一次的分析而累积,因此使用时要份外小心。
其次的是,对于组织模糊的弱级热带气旋又或是迅速增强/减弱的热带气旋,德沃夏克分析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面对。 即找出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所在,主要是利用热带扰动或热带气旋相关的螺旋云带,而推测出其焦点所在,又或者是几何上热带气旋风眼的中心位置。一般对较弱的热带气旋,我们可用可见光卫星云图、QuikScat风场图等直接找出其低层环流中心。
●第一步a - 判断它为热带气旋
初始利用德沃夏克分析法对某一热带扰动/气旋进行分析前,必须先考虑扰动是否有足够的征兆显示它增强为热带低气压,以将其T-number订为 T1。以下几个征兆是热带扰动是否达至热带气旋强度的参考征兆:
热带扰动已持续发展 12 小时或以上。
它拥有一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能在一2.5纬度(即约275公里)内被估计出来,并持续最少6小时。
它拥有一密集、低温(<;零下31C)以及大于1.5纬度(约165公里)的云团,在中心附近2个纬度存在。
其云团积雨云开始呈螺旋型自中心绕出中心。
由于初始生成的扰动其高层发展一般较差,因此初生成时扰动的对流会时多时少,强度相当不稳定,因此初始分析的24小时,我们不能将其T-number降低。
另一方面,按德沃夏克分析法,如果扰动身处的环境仍大致良好,它将会在被订为T1后36小时内增强为热带风暴,即T2.5的阶段。如果估计环境转差,扰动不会增强,则我们会在T1后加上负号,以表示预计它不会有所发展。
[补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考QUIKSCAT分析,若显示扰动开始由季风低压渐转为热带低压,则可将T指数定为1] 我们要在这步决定热带气旋的Data T-Number(DT),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先从卫星云图中看看究竟应该用那一种特征去进行分析。
如果热带气旋的低层环流中心呈部份或完全外露状态,而且拥有基本环流(Primary Band),又或是其对流切至一侧发展(Shear Pattern),则用方法a。 如果热带气旋已有风眼,使用方法b。 如果热带气旋拥有中心密集云层区(CDO)[可见光云图]或嵌匿藏中心(Embedded Centre)[红外云图],使用方法c。 如果热带气旋有中心冷云盖(CCC),使用方法d。●方法a-螺旋形态分析
根据
I) 基本环流的旋卷度(即环流绕着中心多少个圈)
Ⅱ) 主对流云团与中心的切离度(低层中心和高层对流相差之纬度计算),
来直接决定DT,请对照下表:
图1 : 台风强度以下时,可采用可见光或红外线卫星图估计热带气旋强度上方属旋卷度,下方则属切离度估计
图2 : 台风以上强度时,只可用可见光卫星图估计旋卷度
当估计CF值后,需加上图右的BF才可估计其强度。
环流旋卷度由0.2至1.7,可视为是基本环流围绕中心所卷的圈数,更强的热带气旋其额外旋卷圈数则计作BF值。
对流切离的程度,以主对流团(色阶需在DG以上)和中心距离来定,距离单位为(Lat)纬度,一纬度大约等如110公里。
Rule-如果基本环流/主对流团之云顶温度很低(色阶W以上),DT增加0.5。
●方法b-风眼分析
Rule-热带气旋拥有风眼及纯T指数已持续24小时超过2.0;否则,请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分析眼墙宽度,并对比其和风眼的云顶温度,须利用色阶表,我们建议使用NRL的色调强化卫星云图,
它和旧式使用的黑白灰阶卫星云图/台湾中央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卫星图对照表如下:
在上表,我们先决定了Eye adjustment Number (EA)。
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用
眼墙宽度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4度
(44公里) ≥0.4度
(44公里) ≥0.3度
(33公里) ≥0.3度
(33公里)
温度 CMG W B LG MG DG OW WMG
E-Number (E) 6.5 6.0 5.5 5.0 4.5 4.5 4.0
Rule- 如果使用红外线卫星图时,E+EA比MET(Model Expect T-number)为细,则请分析BF(Banding Feature),BF的分析请参考图2。MET将会于第四部决定。
可见光卫星云图用
眼墙宽度 >1.0度 1.0度 ≥0.75
(83公里) ≥0.5度
(55公里) ≥0.25
(28公里) Banding Eye
外围环流宽度 ⒈25度
138公里 0.75度
83公里 0.25度
28公里
E-Number (E) 7.0 6.0 5.0 4.0 3.0 5.0 4.0 3.0
Rule- 使用可见光卫星图时,DT=E+EA+BF,即必需要加上BF才能估计正确的DT值。
●方法c1 - (色调强化卫星图用) 嵌匿中心(Embedded Center)
Rule-(使用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热带气旋的中心位于中心对流团(温度低于9度即OW或之下),而且纯T指数已持续12小时≥3.5;否则,请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用 -- 嵌匿中心(Embedded Center)
对流团半径 ≥0.6度
(66公里) ≥0.6度
(66公里)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4度
(44公里) ≥0.4度
(44公里)
温度 W B LG MG DG OW
CF 5.0 5.0 4.5 4.0 4.0 3.5
注意! 使用嵌匿中心估算法时,DT = CF + BF,BF分析请参考图2。
实际上嵌匿中心估算法和风眼估算法相比只有略去了Eye adjustment Number (EA),其余皆为一样。
●方法c2 - (可见光卫星图) 密集云区分析法(CDO)
Rule-(使用可见光卫星云图)中心密集云层区(CDO)直径超过0.75度(80公里);否则,请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可见光卫星云图用 -- 中心密集云层区(CDO)
形状 浑圆显著 不规则形状
CDO直径 >2.75度
(300公里) 1.75度
(190公里) 1.25度
(140公里) 0.75度
(85公里) >1.5度
(170公里) >1度
(110公里)
CF 5.0 4.0 3.0 2.0 3.0 2.0
中心密集云层区分析法,必须加上BF值,分析请参考图2。
最后,DT = CF + BF。
●方法d-中心冷云盖(CCC)分析
特征:呈逗号、浑圆或扁图,边缘清晰且缺乏外围环流(如有较多外围环流则显示不属CCC结构)。初期发展迅速并向外扩张,后占据热带气旋表面面积七成或以上,后状态可维持6~24小时不等。
Rule1 - 如果先前T指数少于或等于3.0,则未来12小时T指数使用过去12小时趋势(例如继续增强或减弱),
12小时后则保持同等T指数,直接中心冷云盖消失。
Rule2 - 如果先前T指数大过3.5,则定最终T指数为3.5,直至中心冷云盖消失。
Rule3 - 不要因CCC范围缩小以估计其强度减弱,这是相当常见的。
Rule4 - 当CCC消失,一般它都会发展为一个T4强度的台风。 分析过去24小时卫星云图动画,以决定热带气旋在过去有何强度变化:
增强的特征 (D - Development):
⒈环流特征: 螺旋云带变得紧密或旋卷度增加。
⒉密集云区特征: 中心密集云层区扩张及云顶温度下降,螺旋型态增加。
⒊切离特征: 深层对流巩固到其中心附近发展。
⒋风眼特征: 眼墙变宽且云顶温度下降;风眼缩小而变得浑圆,当中温度上升。
⒌日际变化: 云顶温度在日间没有回升现象。
减弱的特征 (W - Weaken):
⒈环流特征: 螺旋云带变得松散或减弱。
⒉密集云区特征: 中心密集云层区缩小及云顶温度上升,边缘变得不浑圆。
⒊切离特征: 深层对流减弱并切离。
⒋风眼特征: 眼墙变窄或崩溃,云顶温度上升;风眼扩大而变得不规则状,当中温度下降。
⒌日际变化: 云顶温度在晚间没有明显下降现象。
强度不变的特征 (S - Steady):
⒈中心冷云盖(CCC)出现,并持续12小时。
⒉增强及减弱的特征同时出现。
⒊正常日夜的云顶温度变化(日间云顶温度上升、晚间下降)。
如果在最新卫星图中无法使用Dvorak Analysis估计热带气旋强度,可利用以上趋势分析类推其强度情况。 MET(Model Expected T-number)是把热带气旋的过去强度变化趋势数值化的一种做法,决定MET也是颇为主观的,通常DT和PT值就是用来修正MET,故MET可视为是T指数的粗略估计值,又或是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气候平均值(Climatology Rate)。
热带气旋起始生成第一天、或当热带扰动进入TCFA(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的阶段时,MET就会定为1.0。
此后,MET随着我们在第三步所分析的D、S或W所变化,通常是以昨天的最终T指数+0.5、+1.0、-0.5或-1.0。如热带气旋迅速增强或减弱,则加减幅度可达1.5。如果以上情况皆不明显,则假设MET每日加1.0。 接着,我们需跟据下表决定Pattern T-number(PT)的值,如果此值和MET不同,则可因应情况修正,通常修正值不应和MET相差0.5;如果真的没有形状相似的图配对实况,则最后T指数以MET为准。
红外线卫星云图用
RULE - 如果阴影部份的云顶温度是W或更冷,PT+0.5。
RULE - 如果螺旋云带长度短过2.5纬度(275公里),PT-1.0。 经过一轮步骤后,我们将跟据DT、PT和MET去决定最终的T指数数值。
首先,比较三者是否接近甚至一致,否则,则因应分析过程那个较为有代表性而作出取舍。
RULEA - 尽可能使用连续3小时的卫星云图估计热带气旋强度,以避免短期性的强度变化。
RULEB - 若DT/PT值真的相差很远,又不知那一较有代表性,则应先取较接近MET的数值或取DT/PT两值之平均数作为T-number。
决定T指数另外亦需注意以下的限制:
RULE1 - 热带气旋的第一次T指数评估必定为1.0或1.5。
RULE2 - 首24小时,应逐步将热带气旋T指数由1升至2,除非出现明显的减弱或增强,但即使增强T指数亦必需在4.0以下。
RULE3 - 首48小时,若热带气旋是处于增强状态,则晚间不可降低T指数的值。
RULE4 - 当T指数仍细于4.0时,接着6小时T指数变化最多0.5、12小时1.5、18小时2.0及24小时2.5。
RULE5 - 最终的T-number相差MET值不应大过1。
当然,以下限制只属参考性侃Γ?验橐?紤)到气压下降速度未必及得上云团发展速度。
但实际西太平洋每年平均有一个热带气旋会突破以上限制,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增强,T指数可在24小时内急增4.0以上。
如出现这些情况,T指数亦可按情况迅速调整至DT/PT值而无须考虑以上限制。 目前强度值Current Intensity (CI),根据一些规则修正T指数以减少因错误评估热带气旋减弱状态而引起的问题,因此CI是决定目前热带气旋强度及级数的最终指针。
RULE1 - 在非减弱或重新增强的情况下,CI = T-number
RULE2 - 若热带气旋开始减弱,CI在接着12小时必需保持相同,之后维持CI比T-number高0.5或1.0。
参考资料:
请详细解释 Dvorak 分析法
天文通好用。
1、可提供地光污染水平指数。可提供当地光污染水平指数,并可获得全国各地区的相关数据,将AR与手机陀螺仪相结合,实现星图定向与星图现实的结合
2、查看当天的天空。可以查看当天的天空、月相、月亮的升降、卫星云图、天气实况图、雷达图等,极大满足天文学家的天文观测需求。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Dvorak 是如何利用可见光和红外卫星云图作热带气旋的强度分析?(包括估计用的系数、CI指数、风暴中心位置和最大风区等)
这是很难的题, 但我手头上的资料真的很少, 衷心希望有识之士能仗义帮一帮忙. 谢谢!
解析:
德沃夏克卫星云图分析法(更新版!)
Dvorak *** ysis for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第一步:系统定位
即找出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所在,主要是利用扰动或热带气旋相关的螺旋云带,而推测出其焦点所在,
又或者是几何上热带气旋风眼的中心位置。一般对较弱的热带气旋,我们可用可见光卫星云图、QuikScat风场图等
直接找出其低层环流中心。
●第一步a - 判断它为热带气旋
初始利用德沃夏克分析法对某一热带扰动/气旋进行分析前,必须先考虑扰动是否有足够的征兆显示它增强为热带低气压,
以将其T-number订为 T1。以下三个征兆是热带扰动是否达至热带气旋强度的参考征兆:
热带扰动以持续发展 12 小时或以上
它拥有一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能在一2.5纬度(即约275公里)内被估计出来,并持续最少6小时.
它拥有一密集、低温(<零下31C)以及大于1.5纬度(约165公里)的云团,在中心附近2个纬度存在。
其云团积雨云开始呈螺旋型自中心绕出中心。
由于初始生成的扰动其高层发展一般较差,因此初生成时扰动的对流会时多时少,强度相当不稳定,
因此初始分析的24小时,我们不能将其T-number降低。
另一方面,按德沃夏克分析法,如果扰动身处的环境仍大致良好,它将会在被订为T1后36小时内增强为热带风暴,
即T2.5的阶段。如果估计环境转差,扰动不会增强,则我们会在T1后加上负号,以表示预计它不会有所发展。
[补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考QUIKSCAT分析,若显示扰动开始由季风低压渐转为热带低压,则可将T指数定为1]
第二步:形态分析
我们要在这步决定热带气旋的Data T-Number(DT),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先从卫星云图中看看究竟应该用那一种特征去进行分析。
?如果热带气旋的低层环流中心呈部份或完全外露状态,而且拥有基本环流(Primary Band),又或是其对流切至一侧发展(Shear Pattern),则用方法a。
?如果热带气旋已有风眼,使用方法b。
?如果热带气旋拥有中心密集云层区(CDO)[可见光云图]或嵌匿藏中心(Embedded Centre)[红外云图],使用方法c。
?如果热带气旋有中心冷云盖(CCC),使用方法d。
●方法a-螺旋形态分析
根据
I) 基本环流的旋卷度(即环流绕著中心多少个圈) 或
II) 主对流云团与中心的切离度(低层中心和高层对流相差之纬度计算),
来直接决定DT,请对照下表:
图1 : 台风强度以下时,可采用可见光或红外线卫星图估计热带气旋强度
上方属旋卷度,下方则属切离度估计
图2 : 台风以上强度时,只可用可见光卫星图估计旋卷度
当估计CF值后,需加上图右的BF才可估计其强度。
环流旋卷度由0.2至1.7,可视为是基本环流围绕中心所卷的圈数,更强的热带气旋其额外旋卷圈数则计作BF值。
对流切离的程度,以主对流团(色阶需在DG以上)和中心距离来定,距离单位为(Lat)纬度,一纬度大约等如110公里。
Rule-如果基本环流/主对流团之云顶温度很低(色阶W以上),DT增加0.5。
●方法b-风眼分析
Rule-热带气旋拥有风眼及纯T指数已持续24小时超过2.0;否则,请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分析眼墙宽度,并对比其和风眼的云顶温度,须利用色阶表,我们建议使用NRL的色调强化卫星云图,
它和旧式使用的黑白灰阶卫星云图/台湾中央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卫星图对照表如下:
在上表,我们先决定了Eye adjustment Number (EA)。
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用
眼墙宽度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4度
(44公里) ≥0.4度
(44公里) ≥0.3度
(33公里) ≥0.3度
(33公里)
温度 CMG W B LG MG DG OG
E-Number (E) 6.5 6.0 5.5 5.0 4.5 4.5 4.0
Rule- 如果使用红外线卫星图时,E+EA比MET(Model Expect T-number)为细,则请分析BF(Banding Feature),BF的分析请参考图2。MET将会于第四部决定。
可见光卫星云图用
眼墙宽度 >1.0度 1.0度 ≥0.75
(83公里) ≥0.5度
(55公里) ≥0.25
(28公里) Banding Eye
外围环流宽度 1.25度
138公里 0.75度
83公里 0.25度
28公里
E-Number (E) 7.0 6.0 5.0 4.0 3.0 5.0 4.0 3.0
Rule- 使用可见光卫星图时,DT=E+EA+BF,即必需要加上BF才能估计正确的DT值。
●方法c1 - (色调强化卫星图用) 嵌匿中心(Embedded Center)
Rule-(使用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热带气旋的中心位于中心对流团(温度低于9度即OW或之下),而且纯T指数已持续12小时≥3.5;否则,请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用 -- 嵌匿中心(Embedded Center)
对流团半径 ≥0.6度
(66公里) ≥0.6度
(66公里)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4度
(44公里) ≥0.4度
(44公里)
温度 W B LG MG DG OG
CF 5.0 5.0 4.5 4.0 4.0 3.5
注意! 使用嵌匿中心估算法时,DT = CF + BF,BF分析请参考图2。
实际上嵌匿中心估算法和风眼估算法相比只有略去了Eye adjustment Number (EA),其余皆为一样。
●方法c2 - (可见光卫星图) 密集云区分析法(CDO)
Rule-(使用可见光卫星云图)中心密集云层区(CDO)直径超过0.75度(80公里);否则,请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可见光卫星云图用 -- 中心密集云层区(CDO)
形状 *** 显著 不规则形状
CDO直径 >2.75度
(300公里) 1.75度
(190公里) 1.25度
(140公里) 0.75度
(85公里) >1.5度
(170公里) >1度
(110公里)
CF 5.0 4.0 3.0 2.0 3.0 2.0
中心密集云层区分析法,必须加上BF值,分析请参考图2。
最后,DT = CF + BF。
●方法d-中心冷云盖(CCC)分析
特征:呈逗号、 *** 或扁图,边缘清晰且缺乏外围环流(如有较多外围环流则显示不属CCC结构)。初期发展迅速并向外扩张,后占据热带气旋表面面积七成或以上,后状态可维持6~24小时不等。
Rule1 - 如果先前T指数少于或等于3.0,则未来12小时T指数使用过去12小时趋势(例如继续增强或减弱),
12小时后则保持同等T指数,直接中心冷云盖消失。
Rule2 - 如果先前T指数大过3.5,则定最终T指数为3.5,直至中心冷云盖消失。
Rule3 - 不要因CCC范围缩小以估计其强度减弱,这是相当常见的。
Rule4 - 当CCC消失,一般它都会发展为一个T4强度的台风。
第三步:过去24小时趋势分析
分析过去24小时卫星云图动画,以决定热带气旋在过去有何强度变化:
增强的特征 (D - Development):
1.环流特征: 螺旋云带变得紧密或旋卷度增加。
2.密集云区特征: 中心密集云层区扩张及云顶温度下降,螺旋型态增加。
3.切离特征: 深层对流巩固到其中心附近发展。
4.风眼特征: 眼墙变宽且云顶温度下降;风眼缩小而变得 *** ,当中温度上升。
5.日际变化: 云顶温度在日间没有回升现象。
减弱的特征 (W - Weaken):
1.环流特征: 螺旋云带变得松散或减弱。
2.密集云区特征: 中心密集云层区缩小及云顶温度上升,边缘变得不 *** 。
3.切离特征: 深层对流减弱并切离。
4.风眼特征: 眼墙变窄或崩溃,云顶温度上升;风眼扩大而变得不规则状,当中温度下降。
5.日际变化: 云顶温度在晚间没有明显下降现象。
强度不变的特征 (S - Steady):
1.中心冷云盖(CCC)出现,并持续12小时。
2.增强及减弱的特征同时出现。
3.正常日夜的云顶温度变化(日间云顶温度上升、晚间下降)。
如果在最新卫星图中无法使用Dvorak Analysis估计热带气旋强度
可利用以上趋势分析类推其强度情况。
第四步:决定MET的值
MET(Model Expected T-number)是把热带气旋的过去强度变化趋势数值化的一种做法,决定MET也是颇为主观的,通常DT和PT值就是用来修正MET,故MET可视为是T指数的粗略估计值,又或是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气候平均值(Climatology Rate)。
热带气旋起始生成第一天、或当热带扰动进入TCFA(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的阶段时,MET就会定为1.0。
此后,MET随着我们在第三步所分析的D、S或W所变化,通常是以昨天的最终T指数+0.5、+1.0、-0.5或-1.0。如热带气旋迅速增强或减弱,则加减幅度可达1.5。如果以上情况皆不明显,则假设MET每日加1.0。
第五步:决定型态指数PT的值
接着,我们需跟据下表决定Pattern T-number(PT)的值,如果此值和MET不同,则可因应情况修正,通常修正值不应和MET相差0.5;如果真的没有形状相似的图配对实况,则最后T指数以MET为准。
红外线卫星云图用
RULE - 如果阴影部份的云顶温度是W或更冷,PT+0.5。
可见光卫星云图用
RULE - 如果螺旋云带长度短过2.5纬度(275公里),PT-1.0。
第六步:决定T-number
经过一轮步骤后,我们将跟据DT、PT和MET去决定最终的T指数数值。
首先,比较三者是否接近甚至一致,否则,则因应分析过程那个较为有代表性而作出取舍。
RULEA - 尽可能使用连续3小时的卫星云图估计热带气旋强度,以避免短期性的强度变化。
RULEB - 若DT/PT值真的相差很远,又不知那一较有代表性,则应先取较接近MET的数值或取DT/PT两值之平均数作为T-number。
决定T指数另外亦需注意以下的限制:
RULE1 - 热带气旋的第一次T指数评估必定为1.0或1.5。
RULE2 - 首24小时,应逐步将热带气旋T指数由1升至2,除非出现明显的减弱或增强,但即使增强T指数亦必需在4.0以下。
RULE3 - 首48小时,若热带气旋是处于增强状态,则晚间不可降低T指数的值。
RULE4 - 当T指数仍细于4.0时,接着6小时T指数变化最多0.5、12小时1.5、18小时2.0及24小时2.5。
RULE5 - 最终的T-number相差MET值不应大过1。
当然,以下限制只属参考性质,因为要考虑到气压下降速度未必及得上云团发展速度。
但实际西太平洋每年平均有一个热带气旋会突破以上限制,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增强,T指数可在24小时内急增4.0以上。
如出现这些情况,T指数亦可按情况迅速调整至DT/PT值而无须考虑以上限制。
第七步:热带气旋强度CI
目前强度值Current Intensity (CI),根据一些规则修正T指数以减少因错误评估热带气旋减弱状态而引起的问题,因此CI是决定目前热带气旋强度及级数的最终指标。
RULE1 - 在非减弱或重新增强的情况下,CI = T-number
RULE2 - 若热带气旋开始减弱,CI在接着12小时必需保持相同,之后维持CI比T-number高0.5或1.0。
好了,今天关于“今日卫星云图实况图”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今日卫星云图实况图”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